信息技术在施工企业管理中的应Γ用一、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应Γ用的发展阶段建筑业应Γ用计算机是从人力无法做出复杂、庞大的工程结构计算分析开始的,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信息技术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的过程,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Γ用也有一个相应Γ的发展过程:上世纪70年代,单项程序的应Γ用,如工程网络计划的时间参数的计算程序,施工图预算程序等?
上世纪90年代末期至今,基于网络平台的工程管理。
自从信息高速公路INTERNET技术出现!
人们的目光开始转向利用计算机做信息服务,更关注整个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瞬即消失的信息综合利用,我们把这种高层次的计算机应Γ用统称为信息化施工技术。
二、施工企业运用信息技术的现状我国从工业发达国家引进项目管理的概念、理论、组织、方法和手段,历时20年左右,取得了不少成绩。
但是,应Γ认识到,在项目管理中最薄弱的工作环节是信息管理;
而信息化的优势则在于信息的集成和共享。
三、运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那么是不是说作为一个施工企业,现有的管理模式已经很好了,并不需要那么高深的信息技术呢?
事实并非如此,管理出效益,传统管理方式的突出问题是:业务流程混乱?
沟通不畅、信息迟滞。
据国际有关文献资料介绍,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三分之二与信息交流(信息沟通)的问题有关。
在大型建设工程项目中,信息交流的问题导致工程变更和工程实施的错误约占工程总成本的3%~5%。
(一)施工管理信息化是有效利用信息资源的需要信息是一种资源,如不能进行有效的存储,处理,传递,便是对资源的浪费,如以建筑物建造过程中混凝土浇灌为例,浇灌之前的数据除了混凝土的强度标号、数量外几乎全被忽略。
而被忽略的混凝土的供应Γ厂、搅拌者情况Ω、水泥、沙石等原料物理、化学品质、出厂时间、出厂时的天气情况Ω、运输时间及道路交通情况Ω等都关联着混凝土的质量!
这里强调可追朔性、可公示性和可传递性是对信息化过程特♛征的要求?
可追朔性就是信息具有一定的正向或反向查▣阅功能。
(二)信息技术能及时反馈使项目处于受控状态项目管理的过程同许多系统的运行过程是一样的,应Γ该是一个PDCA的循环过程。
比如说砼的量差问题是一个老问题了,但往往是工程结束后对帐才知道。
那么对这个问题,理想的状态是怎样的呢,那就是现场人员在向砼公司要砼时,就知道将要浇筑部位的准♈确砼量,而不是估计一个数,并且要知道具体比如一个基础的砼量,比如说一个基础是10立方,如果浇了两车砼都十二方了还没浇满,那就要考虑是不是什么地方有问题了!
所有这些都强烈呼唤着项目成本管理的?
信息化。
四、信息技术能够在施工管理的哪些方面发挥作用良好的项目管理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因素:一、对项目的认知:通过信息系统的实施,将项目进行工作分解、流程重组,使项目结构更加清晰、重点更加突出,有利于对项目的整体认知和把握?
2、施工组织:施工平面图;
现在的网络计划,往往只是一个粗线条,编的时候也不是通过很准♈确的计算,都是凭经验,过程控制也是针对几个大的节点,甚至于其是否科学也不得而知,相应Γ的资源计划也是一本糊涂帐)。
财务管理。
质量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监控。
4、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材料、机具管理。
图纸管理;
(二)办公自动化财务、统计、报表、文字处理、档案管理,办公信息资料管理、人事管理,固定资产、决策等。
知识积累:一个系统要能够长期发展,持续进步,关键@在于要变人治为法制,人治就是一个系统本身没有生命力,离开了领导就不能正常运行,好的系统就是领导并不需要事必躬亲,领导离开了,还能按照某种规则运行,这个规则就是法,就是制度,就是一代代领导不断充实完善的运行机制。
(四)企业管理数字化就是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和网络传输数据的能力将企业在管理、工程、造价、成本、物资、计划、统计、技术、质量、安全、行政等方面的信息,经集成并综合处理为企业管理者所需要的信息,如:施工进度、物资供应Γ、成本核算等,以利于进行实时管理、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各子系统间密切协作,使各个业务部门都能及时、准♈确地查▣阅所需的相关信息,从而使企业达到!
管理工作信息化、复杂工作简单化、发现问题及时化、成本核算科学化;
比如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MIS(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这些大型的系统,好当然是好,但其投入➔同时也是巨大的,实施起来比较困难,最好是立足现有的资源,通过一些局部的改进,积累经验,逐步完善;
现有资源包括:硬件,软件,人员?
关键@是把这些资源的优化组合,进行业务流程的系统设计,使信息的收集有的放矢,使信息的查▣询有迹可寻?
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理顺业务流程。
短期内不可能做到很完善,也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在用好单项程序的基础上进行统一规划,理顺业务流程这其中有个重要的思路,那就是数学中的反向推导,也就是我们希望得到什么结果,就反向去寻找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以投标过程为例来说明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效率:1、拿到图纸以后,要进行工程量计算!
2、套价。
(2)需要数据:①工程量。
③企业定额(人工、材料的实际消耗水平和先进水平;
各类型工程造价的参考数据)!
3)输出:场地布置、设备选型、进度计划、施工方法等(而这些选择反过来又会对造价产生影响)!
从上现的分析可以看出:任何一项工作都不是孤立的,其输入➔和输出都与其他工作息息相关;
使各项工作中产生的信息能够存储下来,在以后的工作中随时调用!
据此对项目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设计出一套系统的表格分发到各相关部门,用以收集日常工作中有用的数据,然后这些数据以电子文档的方式进行传递和存储共享,最后这些汇总到决策者那里,为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四)持续改进数据要有效并且可以作为预测的依据,就必须➙不间断的收集并且积累到一定数量以后才具有参考性和代表性。
实际上,企业所实施的三标一体化已经为信息化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这就是标准♈,标准♈化的工作过程、标准♈化的表格。
所以信息化也不是很神秘的事情,需要每个部门作好日常的基础工作,一点一滴的收集数据最终积累成企业的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综上所述:随着单竞争的加剧,施工企业亟需利用信息技术来加强科学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而且信息技术的运用也不是高深莫测,利用好现有的资源通过一定的组织便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所以说,信息技术在施工中的运用必须➙进行而且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