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网站
具体如下:厦门市建设⇣局发布通知通知具体内容如下:12月12日21:52许,厦门吕厝路口地铁1号线和2号线外的配套物业开发项目施工现场发生约500平方米地面塌陷,造成埋设⇣在道路中的自来水管Ω、污水管Ω破裂,水流涌入地铁1号线和2号线吕厝站,途经现场的两部轿车滑入,车上人员➔自行安全撤出,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要求对事故展开调查;
专家组认定,事故主要原因为该项目施工过程中临时格构立柱承重超负荷,导致失稳,造成局部顶板瞬间坍塌?
经检测,材料符合要求。
下一步厦门市将根据专家组调查分析结论,深入开展事故责任调查认定,依法依规严肃查处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两辆刚刚穿越了高架桥的汽车,瞬间跌入了地底!
对于事故的发生,专业人事对此事故发生的过程做出了合理的推测,一起和小编来看下吧。
喷涌而出的水混合着泥土,流入了刚建成不久的吕厝地铁车站!
所幸的是,由于应急救援处置迅速,并没造成人员➔伤亡。
塌陷区域的地面下方,是否也存在一个类似的地下空间。
为什么混凝土柱子与板边缘看不到任何伸出的钢筋。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开始收集事故区域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尝试着去一一解答。
首先,我们要知道事故发生的准确地点!
事故照片显示,塌陷区域位于十字路口的偏右侧,在左侧是一条标志性的高架桥;
塌陷区域左侧为标志性的高架桥通过这个特点,很容易就会在地图☕上找到位置:嘉禾路、吕岭路及湖滨北路三路的交接口地段。
由于地陷事故,路段出现临时的交通封闭。
另外,地图☕上显示,事发区域正好临近厦门地铁的吕厝站。
下一步,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吕厝站的建设⇣情况,看看塌陷区域是否发生在地铁站地下空间范围内?
资料显示,吕厝站为厦门地铁1号线及2号线的换乘站?
吕厝站为1号线与2号线的换乘站其中,1号线车站沿嘉禾路南北向铺设⇣,为地下两层岛式站台车站,车站总长392.172m,深度约17米!
吕厝站的平面布置规划如果将事故点参照地图☕上的位置进行放置,可以发现地陷区域确实位于吕厝站的地下空间范围内;
地陷区域与地铁站地下空间的关系2、塌陷区域下方的研究我们基本上可以确定塌陷边缘出露的地下结构是地铁车站的一部分;
但是,其余两个问题还没得到彻底解答!
这些问题都与塌陷的诱发原因息息相关;
位于高架桥左侧的地陷区域虽然无明显的地下施工痕迹,但施工围挡的位置应该是与现在一致的。
2018.06时间倒回至6月份,此时塌陷区域的围挡还没架立起来。
2018.03高架桥左侧的车站主体基坑还没开挖,此时仍然看不出塌陷区域的任何施工动静。
在事发区域,2017年12月份显示正在开挖基坑。
2017.10清晰的证据。
现在我们反而对基坑的阳角位置更感兴趣,因为它的外侧很可能就是坍塌边缘出露的地下结构。
需要注意的是,吕厝站作为1号线、2号线的换乘站,它的车站主体结构建设⇣可以分为3部分:1号线车站主体、2号线车站主体,以及1号线与2号线的换乘节点;
如下:2015~2016年左右,吕厝站在进行1号线车站主体与换乘节点的建设⇣。
根据这些资料,我们可以形成一个初步的结论:塌陷区域下方很大可能同样存在着已建好的地下空间结构,而塌陷边缘出露的地下结构则是地铁车站换乘节点的主体结构。
3、看不到钢筋的板和柱既然塌陷区域也存在地下结构,为什么出露的柱子和板并没有看到任何伸出的钢筋,将两边的地下结构相连接。
主体与附属结构之间设⇣置的变形缝变形缝实例照片这可能就是为么出露的地下结构完全看不到钢筋的痕迹。
另一个视☕角观察出露的地下结构如果我们仔细看地下附属空间的总平图☕,可以发现设⇣置在中间的出入口与现场照片情况能够形成吻合?
而此处的另一边刚好就是吕厝站的换乘节点,属于车站主体结构的一部分,符合变形缝设⇣置在车站主体与附属结构之间的推理。
部分变形缝推测位置4、初步推测经过一系列推理分析,我们知道塌陷区域存在已建成的一层商业地下附属结构?
那么,塌陷的诱发原因就有两个最大的可能性:1.地下附属结构出现问题(柱子、梁、板),引起结构破坏。
首先,地陷发生的深度较浅,最深处并未超过负一层底板?
其次,与广州11号线的深层土体塌陷不同,吕厝站的地陷并未随着时间发生持续下陷。
现场照片显示,因为塌陷,路面都倾斜滑向了同一点,而这里,应该正好是变形缝相接处附属结构的边柱!